
新一代中国智造的成长路径:
生于全球,长于 AI。

「我们选择钉钉,主要是因为钉钉听劝。」
在上个月的钉钉十周年产品发布会上,韶音科技 CIO 陈乡帅的一番话,让台下各大企业的 CIO「秒懂」。
陈乡帅回忆起 2019 年刚接触钉钉时,那时钉钉的会议系统还没有现在这么流畅,AI 也还没有成为协同办公的标准配置。
今天,对「生而全球化」的韶音来说,公司运转已经离不开钉钉。
对于中国普通消费者来说,「韶音」可能还是个小众品牌。
但在波士顿马拉松赛道上,你要没有一副韶音耳机,都不好意思跟朋友打招呼。
2012 年,凭借自主研发的骨传导「黑科技」,韶音在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大放异彩:参观者排队尝鲜,《华尔街日报》的头版报道更令韶音风靡北美。
而韶音,也当得起这番盛名。

早年间,骨传导耳机可以说是一种「反常理」的存在。但韶音攻关九年,迭代五次,破天荒攻克了骨传导技术在音质、漏音、功耗、震动上的四大难题。
2024 年,韶音登顶全球运动耳机销量冠军,一骑绝尘。
近年来,韶音销售增长超百倍,全球累计销量突破 1800 万台。
销售网络,遍布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团队,分布于新加坡、日本、北美等地。
用陈乡帅的话说:
「我们不是出海公司,而是全球化公司,我们的品牌是从海外打回来的。」
全球扩张、高速增长,令韶音在 2019 年开启深度数字化转型。
组织的协同能力,直接决定战斗力。对科技企业来说,会议是最典型的协同场景。
韶音的会议特别多:跨区域的项目开发研讨会、和外部供应商的供应链协同会、内部作战会、和海外同事的全球协同会,都对会议系统提出非常高的要求,需要一套成熟可靠的跨国会议解决方案。
韶音全球办公室有 150 多间会议室,引入钉钉会议系统后,他们将全球会议室按照统一的装修标准、统一的硬件标准进行了改造,就连全球办公室的会议投屏,也能做到企业文化宣传一致。在会议投屏、会议室预约管理、外部合作伙伴会议体验等方面,都做到了全球统一。
钉钉会议中,还暗藏即时翻译「神器」:你在国内说中文,海外同事的屏幕上自动显示英文;他发英文消息,你看到的也是精准的中文翻译。
最终实现了,会前预约会议简单高效,会中 AI 能即时翻译,会后 AI 生成会议纪要以及待办。
从最初的网络卡顿、翻译错漏,到问题迎刃而解……在骨传导技术、全球化道路上全都「没作业可抄」的韶音,正是通过钉钉,实现全球会议一盘棋。

中国科创企业,基本都有一个海外「对标」,先模仿、跟跑、再超越。
但韶音,找不到「对标」。
它是开放式耳机的全球开创者、领导者,也是一家拥有解决骨传导四大难题(音质、漏音、功耗、震动)技术方案的公司。
2021 年,仅凭「一种抑制骨传导扬声器漏音的方法及骨传导扬声器」专利,韶音就斩获中国专利金奖。
申请了 5000 多项专利,构成公司强大的技术护城河,也给韶音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天大的难题:
如何既保障显性/隐性知识在部门之间高效流转,又确保核心机密不泄露?
用钉钉,「两难」可解。
以前,显隐知识难以流转,低效事件不可避免发生。
像新员工海外出差回来要报销,怎么报、不知道,只能找老员工打听。老员工也不知道,只能问财务、人力,结果职能岗位被这类常规性咨询淹没。
从「差旅单怎么填」,到「国外餐标怎么算」……财务、人力每天重复回答大量类似提问,不但效率低,而且价值感不大。
实际上,这类显性知识,本应全面公开、随手可取,结果却割裂在不同个人、部门的电脑里。
结果,要找个跨部门文件,除非问当事人,否则谁也不知道哪个是最新版本。
技术团队的隐性知识壁垒更甚,不但有「黑箱」,还有约定俗成的「黑话」,只有技术人员秒懂。一旦项目有变更、人员要交接,「黑箱」打不开、「黑话」听不懂,只能干着急。

转机出现在 2024 年,AI 开始在企业中运用起来。
很快,IT、HR 部门联手,把专业术语、部门「黑话」,统统放进了钉钉「企业百科」里。
员工们很快发现,只要在钉钉的聊天、文档、群聊中提及专属词汇(如「构建模块功能验证」),点一下即可链接解释页面,很快就能掌握专业知识,摸清业务逻辑,提高沟通效率。
于是,尝到甜头的员工,纷纷成立「知识小组」,创建了 800 多个企业百科条目。
供应链、研发、HR、营销等业务部门,基于知识库,构建起部门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和业务的深度绑定。
像「企业文化组」,把企业文化知识搬上去,新人有问题,不用再四处打听,钉钉一搜全搞定。
火爆的知识库,让韶音的公司钉盘容量,一年就从 5T 暴增到 20T。
而钉钉 AI 助理的融入,则解决了「搜不到」的难题。
以前要搜「某国出差餐标」,一旦知识库的条目是「境外出差标准」,关键字不匹配就搜不到。
但钉钉 AI 助理引入后,秒懂语义,一搜就灵。
这种「知识库 + AI」,成功打破知识壁垒,成为跨部门协作的利器。
而对一家高科技企业来说,信息安全更致命。
最近,一场内部信息安全事件,就让陈乡帅深感后怕。
某部门一实习生,离职前大量下载公司核心科技文档,钉钉的安全警报,察觉到了异常操作,第一时间把警报发给了相关部门。
经跟踪调查发现,下载文档中,包含部分机密资料。
一场重大泄密危机,在钉钉和公司系统的双重防护下,化为无形。
这让韶音见证了钉钉强大的安防能力,也见识到知识高效流转与精确封堵的相得益彰。这样的张弛有度,才是高科技企业创新真正的助力。

在很多人看来,AI 的使用有相当的门槛。
能让真正的业务人员乃至基层员工都用好钉钉 AI,才是韶音的 IT 部门最关心的事。
「AI 一定要交给业务,IT 搞 AI 搞不出什么花来,最终还是帮助业务解决实际问题。」
实际上,伴随韶音业务的全球扩张和增长,最先吃不消的,是 HR(人事部门)。
他们的头号难题,竟是「看简历」。
初筛简历,本来是「一眼过」的轻松活。但架不住简历太多,导致 HR 团队大量的时间,花费在这件「小事」上。
苦不堪言的 HR 团队找 IT 部门一合计,要不用钉钉「AI 表格」试试。
毕竟,打开钉钉就能用,太方便了。
但最初的尝试不顺利,AI 表格筛选准确率只有 30% - 50%,HR 们还要人工再核对,效率太低。
于是,陈乡帅带领团队两头忙:一边继续跟钉钉团队反馈问题,一边和 HR 团队磨练提示词,摸索规律。
今年 7 月,转机出现。
伴随钉钉 AI 表格大升级,大家突然发现,AI 表格「开窍」了。
此时,叠加更新了 15 版的提示词,AI 表格筛选简历的准确率,攀升到 70% - 80%。
最重要的是,AI 表格判定「不通过」的简历,准确率达到预期。
从此,HR 们的 AI 表格几十秒就能完成海量简历的初筛;然后,专注对「通过」的简历查筛;最后,腾出精力专注面试,效率大幅提升。
但钉钉 AI 表格,还能更「下沉」。
以前,韶音在深圳的一个办公点,使用物业保安,每天晚 8 点后,对办公楼的安全隐患展开排查。但物业的常规操作一般只是口头报告,或者先用纸质表单记录再转为 Excel 表,流程严密性和时效性都不够。
要么看到了隐患,回来却漏记;要么回来填 Excel 表,却忘了隐患在哪个位置。问题是,做了记录也是形式主义。隐患发现后,改没改、谁改的,没佐证、没复查。一旦出了问题,只能相互扯皮。
他们很快用钉钉 AI 表格拆解出一套解决方案:先拍照上传钉钉 AI 表格,自动进入流程,谁跟进、谁解决全部在一张表格里。
结果,方案一上线,保安用上了瘾。
现在,保安发现「消防栓坏了」,只要拿起手机一拍、AI 自动识别图片判定问题后,便会触发后续工作流程,分发到对应的负责人整改,并随时追踪进展。
现在,韶音的员工在钉钉上开发了 700 多个 AI 助理,普通员工都能轻松上手。
而韶音的「钉钉 + AI」创新,既能深入研发实验室,又能「下沉」到基层,成为所有人都用得好、用得爽的生产力工具。

从 HR 到知识库,从物理保安到数字安保,从联通中国到沟通世界……韶音的创新,正是中国新一代高科技企业创新缩影。
他们的技术,震撼世界;他们的品牌,遍布全球;他们的创新,被 AI 渗透到每个角落。
「生于全球」的韶音,正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创新的新典范。

We dedicated to serving clients with professional DingTalk solutions. If you'd like to learn more about DingTalk platform applications, feel free to contact our online customer service or email at

简体中文
English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Bahasa Indonesia
Bahasa Melayu
ภาษาไทย
Tiếng Việt